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
“仔细观察、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认真做事”“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收集信息、自我评价、合作学习、高效率地做事情”等好习惯,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培养训练,更多的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
一、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学习习惯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1.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
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
上课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解,经常走神;
小组讨论不会听其它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
不会与人聊天,不能双目注视对方,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
这些都不是好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
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有人说“听”还不容易吗,人从出生就开始听,孩子上了小学天天都在听课,天天听别人讲话,难道还不会听?非也。有人听讲,虽然眼睛睁得大大的,好一副聚精会神之态,然而听后却不知所云。
因此,我说听需要训练。
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我会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
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我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常安排组内交流,并提出“刚才××和××的发言有什么不同?”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走神。我经常鼓励:“××听别人发言很投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居然听出来了。”
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我给同学们提出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
第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我曾向孩子们介绍过《学弈》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去感受专心听讲的重要。
第五,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每每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我都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我也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人家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2.仔细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的思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教学实践证明了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他获取的信息就丰富多彩。反而,不会观察的人,既使再有价值的信息,在他眼里也是熟视无睹。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3.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在和孩子家长聊天的时候常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
小学生家长这样说,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家长还是这样说。好像“粗心马虎”是个顽症,不知要伴随孩子多久。每次从考场上走出来的学生都有不少想吃“后悔药”的,屡屡失败,屡屡发誓,又屡屡改不了这个“粗心”的坏毛病。
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去不断地克服抑制坏习惯,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是看似简单实则是很艰巨的工作。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三是适度评价。四是把写好字作为对学生的一种艺术熏陶。墙报上不仅有孩子们自己写字作品的展览,还有对我国千百年来书法艺术的介绍:“一幅好的字,就是一件艺术品。
(2)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或不认真检查。教学中,我注意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是让学生学会审题。应用题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要忙于解题,一定要把数量关系搞清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并不急于问“怎么错的?为什么出错?”而是让学生先把这道题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时多数同学是叙述不清的,往往把题读一遍,根本没有弄清题意,怎么能谈得上正确解题呢?一次、两次……多次的回合、碰撞,孩子们懂得了审题的重要。
其实许多时候,当学生把题审明白了,看进去了,也就会解答了。在计算式题时,我提出明确的审题要求:一审运算顺序;二审数字特点;三审有无简算因素。
在计算中某一步出现错误,用错误的数再计算下去,必然导致最后的结果是错的。
4.培养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一位外国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时曾经以生动的生活小事说明要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意义。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他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急的满头大汗没办法,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
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会自己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入”脑海里,什么时候应用,提取出来就会很方便。
5.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常听不少家长反映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孩子不自觉。“我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自觉地看过书,自觉地复习过功课”。“我的孩子从来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是在学校问老师就是回到家里问家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没能养成一个独立思考、自觉看书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材料中自觉地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对照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特别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外,还应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赋于学习习惯时代特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体现时代的特色,这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它体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哲理特色。为了促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必须养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不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则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时收集信息的好习惯。这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是很有意义的。
2.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根据自己写作的经验体会告诉我们: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都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如果孩子从小总愿意对身边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人们的观察、思维、探索,创新正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数学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难学习习惯的培养。
质疑问难就是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批判,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超越、善于创新。
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地怀疑、猜想、批判。
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
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题,再质疑。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另外,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们这种大胆质疑问难的精神。
不论学生质疑的问题是否有深度,是否有道理,我都认真地倾听,并给予适度地引导。对提出精彩问题的质疑者,给予鼓励和赞扬;对于平时不爱提问的同学,哪怕只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也给予及时的肯定。长期坚持下来,慢慢地养成质疑的习惯。不懂就问,才能提高。质疑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思维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习中创造品质的表现就是敢于质疑问难。“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3.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相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再加之父母的娇惯,从小享受着特殊优待,心中无他人,不会友善地与人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形成友好合作的品质。
教师应关注孩子们合作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使他们从入学开始就习惯于有事和小伙伴商量。
4.培养自我评价的习惯
学生从小就要有一种责任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敢于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勇敢地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要让孩子懂得: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所以,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高度来看,人必须要从小养成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好习惯。
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它体现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查、自我验算和自我评价的学习习惯。
以前,同学们做完作业或测验之后,总是匆匆地把题目交给老师,等着老师的最后判决,好像做题是自己的事,而结果如何就与他们无关了。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良习惯,我要求学生做完题时,首先要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修正错误。
5.培养“高效率做事情”的习惯
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一是教学内容不无效重复。二是语言不啰嗦。三是切记“借题发挥”。四是切记要守时。五是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珍惜时间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感染。
三、身教重于言教
以一位教师优秀人格的魅力去打动学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切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
四、好习惯的回报——成功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定型性的行为,就会变成人的一种自觉需要。它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也不需要自己意志力的支持,已经变成了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行为。
专家曾言:“素质是决定一个人的整体能力和整体价值最小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素质具有先天的遗传性和后天的养成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多方面的素质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形成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内化成为个人习惯的东西就是素质。”
孩子们从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将伴随他们漫长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起着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讲:“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备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素以外,多数人从小就没养成好习惯。
千万别忘了给孩子们一个终生享用的良好学习习惯,让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让孩子们在整个一生中都去享受它的利息吧!
(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编辑者:长沙家教网(cs.msgtjj.com)